手足口病是如何引起的手足口病注意事项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注意事项主要有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密切接触、注意饮食卫生、及时就医、做好隔离防护。
手足口病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避免用脏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患者的衣物、玩具等物品需定期清洗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煮沸消毒。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传染性,患者应避免与其他人密切接触,特别是儿童之间。在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遮住口鼻,使用后的纸巾要及时丢弃并洗手。
肠道病毒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彻底煮熟,生熟食分开处理,水果蔬菜要清洗干净。患者应多喝水,食用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加重口腔溃疡不适。
当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可能提示重症手足口病,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具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干扰素喷雾剂等,或对症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患者从发病开始应隔离至少2周,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家中其他儿童要避免接触患者及其用品。患者使用过的餐具要单独清洗消毒,居住环境要保持通风。托幼机构发生病例时,需按要求做好终末消毒。
手足口病流行季节要注意观察儿童健康状况,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平时可通过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等方式增强免疫力。患者恢复期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出现持续高热、呕吐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托幼机构要做好晨检和消毒工作,发现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