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出现乳腺炎怎么治疗

哺乳期乳腺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排空乳汁、冷敷热敷交替、调整哺乳姿势、必要时暂停哺乳等方式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哺乳间隔过长、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等。抗生素治疗需足疗程使用,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用药期间需观察乳汁颜色变化,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乳汁淤积是乳腺炎常见诱因,可通过频繁哺乳或吸奶器排空乳汁。哺乳时先喂患侧乳房,确保乳汁充分排出。若婴儿无法吸尽,可使用吸奶器辅助排空。排空乳汁能缓解胀痛,减少细菌滋生环境。
急性期红肿疼痛可采用冷敷减轻炎症反应,每次冷敷15-20分钟。炎症缓解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热敷温度不宜过高。冷热交替可缓解局部不适,促进炎症吸收,但需避开乳头区域。
错误的哺乳姿势易导致乳头损伤,增加感染风险。哺乳时应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避免只含乳头。交替更换哺乳姿势,避免单侧乳房受压。哺乳后可用乳汁涂抹乳头,促进皲裂愈合。
严重感染或使用特定抗生素时需暂停哺乳,期间定期排空乳汁维持泌乳。暂停哺乳期间可用吸奶器维持泌乳功能,待治疗结束后恢复亲喂。恢复哺乳前需咨询医生,确保药物已代谢完全。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需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避免穿戴过紧胸罩,选择棉质透气内衣。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泌乳。出现发热、乳房硬块持续不消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乳腺脓肿。哺乳前后注意手部清洁,减少细菌感染机会。可进行轻柔乳房按摩促进淋巴回流,但避免暴力挤压炎症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