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瘘和肠漏一样吗怎么治疗

肠瘘和肠漏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均指肠道与其他器官或体表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治疗方式主要有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
肠瘘可能导致腹腔感染或全身性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控制炎症。感染控制后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观察瘘口周围炎症是否消退。若形成脓肿,可能需穿刺引流或手术清创。
肠瘘患者常因消化液丢失导致营养不良,需通过肠外营养或特殊肠内营养制剂补充热量与蛋白质。可选用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高位瘘患者需避免经口进食以减少消化液分泌。
对于长期不愈的复杂性肠瘘,可能需行肠切除吻合术或瘘管修补术。手术时机需在感染控制、营养状态改善后实施。术后需注意吻合口漏风险,必要时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方式选择取决于瘘口位置、病因及局部组织条件。
皮肤瘘口需用造口袋收集漏出液,避免腐蚀周围皮肤。可外用氧化锌软膏或皮肤保护膜隔离刺激。每日记录漏出液性状和量,发现脓性分泌物或出血需及时就医。低位小肠瘘可能需暂时性肠造口转流粪便。
继发于克罗恩病的肠瘘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控制原发病。外伤或术后瘘需排查是否存在异物残留。肿瘤性瘘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化疗或放疗。放射性肠炎所致瘘需停用放疗并加强肠黏膜保护。
肠瘘患者需保持瘘口周围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腹压增高。饮食应循序渐进,从流质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腹部CT或瘘管造影评估愈合情况,出现发热、腹痛加重需立即就诊。长期不愈者需考虑多学科协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