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血和便血是怎么回事

儿科编辑 医点就懂
14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呕血

新生儿呕血和便血可能由消化道黏膜损伤、牛奶蛋白过敏、感染性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原因引起,需通过禁食补液、抗感染治疗、手术矫正等方式干预。建议家长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1.消化道黏膜损伤

新生儿胃食管黏膜脆弱,频繁呕吐或插管操作可能导致黏膜撕裂出血。典型表现为呕出鲜红色血丝或咖啡渣样物,便血多为黑便或隐血阳性。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酪酸梭菌活菌散等保护黏膜,严重时需输注血浆。家长需注意喂养姿势,避免过度摇晃婴儿。

2.牛奶蛋白过敏

配方奶喂养可能引发免疫反应性肠炎,造成肠道出血。症状包括呕吐物含血丝、黏液血便伴湿疹。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遵医嘱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抗过敏。母乳喂养母亲应忌口牛奶及乳制品,家长需记录饮食日志排查过敏原。

3.感染性肠炎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损伤肠黏膜导致血便,常见轮状病毒、沙门氏菌感染。表现为发热伴蛋花汤样血便,呕吐物可能混有胆汁。需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使用头孢克肟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控制感染。家长需严格消毒奶具,接触婴儿前规范洗手。

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肠道缺血缺氧易引发肠壁坏死,出现腹胀、血性腹泻及休克。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用注射用美罗培南、人血白蛋白抗感染,严重者需切除坏死肠段。家长需监测体温和腹围,早产儿喂养应遵循渐进原则。

5.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肠旋转不良、肛门闭锁等畸形可导致梗阻性呕血便血。典型表现为出生后24小时内呕吐胆汁样物,无正常胎便排出。需急诊行肠旋转固定术或肛门成形术,术后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产前超声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家长需关注新生儿排便情况。

新生儿出现呕血便血时,家长应立即停止喂养并保持侧卧位防止窒息,记录出血量和性状。就医后需配合完成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住院期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恢复期喂养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选择低敏配方奶或强化母乳。定期随访监测生长发育指标,避免擅自使用止血药物或调整喂养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