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中医分型是怎样的

中医养生编辑 健康小灵通
23次浏览

关键词: #眩晕症 #中医

眩晕症中医中主要分为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痰湿中阻型、瘀血阻窍型五种证型。

1、肝阳上亢型

肝阳上亢型眩晕多因情志失调或肝肾阴虚导致肝阳偏亢,表现为头晕目眩、面红耳赤、烦躁易怒等症状。治疗以平肝潜阳为主,可选用天麻钩藤颗粒、镇肝熄风汤等方剂调理,配合针刺太冲、风池等穴位。日常需避免情绪激动,减少高盐高脂饮食。

2、气血亏虚型

气血亏虚型眩晕常见于久病体弱或失血患者,表现为眩晕动则加剧、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治疗宜补益气血,可选用归脾丸、八珍汤等方剂,配合艾灸足三里、气海等穴位。饮食应增加红枣、山药等补气血食材,避免过度劳累。

3、肾精不足型

肾精不足型眩晕多见于中老年或房劳过度者,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失眠。治疗需填精补肾,可选用左归丸、龟鹿二仙胶等方剂,配合按摩涌泉、肾俞等穴位。日常应节制房事,适当食用黑芝麻、核桃等补肾食物。

4、痰湿中阻型

痰湿中阻型眩晕多因脾失健运导致痰浊内停,表现为头重如裹、胸闷恶心、苔白腻。治疗以化痰祛湿为主,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等方剂,配合针刺丰隆、中脘等穴位。饮食需忌生冷油腻,适当运动促进脾胃运化。

5、瘀血阻窍型

瘀血阻窍型眩晕常见于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者,表现为眩晕头痛如刺、面色晦暗。治疗需活血化瘀通窍,可选用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胶囊等方剂,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日常应避免头部受凉,适度进行舒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眩晕症患者需根据具体证型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饮食清淡易消化,可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若眩晕反复发作或伴随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头颅CT等检查,排除脑血管病变等器质性疾病。中医调理期间应定期复诊,根据体质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