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黄疸见于什么疾病

关键词: #疾病
关键词: #疾病
阻塞性黄疸常见于胆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胆管炎、胆管狭窄等疾病。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胆管系统受阻导致胆汁排泄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黄疸。
胆管结石是阻塞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结石可阻塞胆总管或肝内胆管,导致胆汁淤积。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症状。胆管结石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或手术治疗,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片、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等。
胆管癌可发生在肝内或肝外胆管,肿瘤生长会逐渐阻塞胆管。患者除黄疸外,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腹痛等症状。胆管癌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支架置入等,药物有吉非替尼片、卡培他滨片等。
胰头癌因解剖位置邻近胆总管,肿瘤压迫可导致胆管梗阻。患者常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黄疸,伴有皮肤瘙痒。胰头癌需通过CT等检查确诊,治疗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药物有厄洛替尼片、奥沙利铂注射液等。
胆管炎引起的胆管水肿和炎症可导致胆管狭窄或梗阻。患者除黄疸外,还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胆管炎治疗包括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严重者需内镜或手术治疗。
胆管狭窄可由手术损伤、炎症或先天因素引起,导致胆汁排出受阻。患者黄疸程度与狭窄程度相关,可能伴有肝功能异常。胆管狭窄治疗包括内镜下扩张、支架置入或手术重建,药物有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
阻塞性黄疸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食物,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K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出现黄疸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应避免饮酒,定期复查肝功能,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