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别非浸润性膀胱癌是什么意思

肿瘤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44次浏览

关键词: #膀胱 #膀胱癌

低级别非浸润性膀胱癌是指局限于膀胱黏膜层且恶性程度较低的尿路上皮癌,属于膀胱癌中预后较好的类型。

1、病理特征

低级别非浸润性膀胱癌的癌细胞分化程度较高,组织结构与正常尿路上皮相似,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局限于黏膜层,未突破基底膜向肌层浸润。通过膀胱镜检查可见乳头状或菜花状肿物,表面血管分布规则。病理分级采用WHO分级系统,低级别对应旧分类中的G1级。

2、临床表现

患者多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酱油色,可能伴有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部分患者通过体检发现镜下血尿就诊。症状具有间歇性特点,容易导致延误诊治。肿瘤体积较大时可能引起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

3、诊断方法

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联合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尿路造影等。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作为筛查手段,但敏感度有限。荧光膀胱镜或窄带成像技术能提高微小病灶检出率。部分医院开展尿液肿瘤标志物检测辅助诊断。

4、治疗原则

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需进行膀胱灌注化疗降低复发概率。常用灌注药物包括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等。对于多发或复发患者可能采用卡介苗免疫治疗。治疗期间需严格随访,前两年每3-6个月复查膀胱镜。

5、预后管理

五年生存率超过90%,但复发率可达50-70%。患者需戒烟限酒,避免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日常增加饮水量,保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建议食用十字花科蔬菜,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术后遵医嘱定期复查,发现血尿立即就诊。

确诊后应建立规范的随访计划,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进行膀胱镜检查,之后根据病情延长间隔。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排尿情况,记录血尿发作频率。避免长时间憋尿,控制泌尿系统感染。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需防止腹部受力运动。保持会阴部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出现尿痛、发热等感染症状时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