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灌注化疗、卡介苗膀胱灌注免疫治疗、光动力治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等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通常与吸烟、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慢性膀胱炎症、遗传因素、盆腔放射治疗史等因素有关。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尿道插入电切镜切除肿瘤组织,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小且未侵犯肌层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血尿、尿频等症状,需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随访。常用辅助药物包括吡柔比星注射液、丝裂霉素注射液等化疗药物进行术后灌注。
膀胱灌注化疗是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膀胱的局部治疗方法,可降低肿瘤复发概率。常用药物包括表柔比星注射液、吉西他滨注射液等,治疗时可能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该疗法通常作为经尿道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需要每周进行1次,持续6-8周。
卡介苗膀胱灌注通过激活局部免疫反应来预防肿瘤复发,适用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发热、膀胱炎等不良反应。常用卡介苗制剂包括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并监测治疗效果。
光动力治疗利用光敏剂和特定波长激光破坏肿瘤细胞,适用于对卡介苗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治疗前需要静脉注射光敏剂如血卟啉注射液,治疗后需避光防护。该疗法可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保留正常膀胱组织。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适用于多次复发、高危或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需完整切除膀胱及周围淋巴结。术后需要进行尿流改道手术,可选择回肠膀胱术或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该手术创伤较大,需严格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治疗后需戒烟限酒,避免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建议每3-6个月进行膀胱镜随访,监测肿瘤复发情况。饮食上可适量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出现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