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肌性斜颈

骨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11次浏览

关键词: #斜颈 #小儿 #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或纤维化导致的颈部歪斜畸形,表现为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转向健侧,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或获得性颈部疾病。

1、病因机制

先天性肌性斜颈多与胎儿宫内体位异常或产伤有关,导致胸锁乳突肌血肿机化后纤维化挛缩。获得性肌性斜颈可能由颈部感染、外伤或肌肉缺血等因素引发。部分病例存在家族遗传倾向,但具体遗传模式尚不明确。

2、典型表现

患儿头部持续向患侧倾斜约15-30度,下颌转向健侧,患侧胸锁乳突肌可触及质硬包块或条索状物。伴随症状包括面部不对称、颈椎代偿性侧弯,严重者可出现斜头畸形。被动转头时患儿常因疼痛哭闹。

3、诊断方法

通过触诊发现胸锁乳突肌紧张或包块即可初步诊断。超声检查可显示肌肉纤维化程度,X线用于排除颈椎骨性畸形。需与眼源性斜颈、骨性斜颈及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保守治疗

一岁以内患儿首选手法牵拉治疗,家长需固定患儿肩部后轻柔将头向健侧牵拉,每日重复进行。配合热敷患处,使用颈托保持矫正体位。可遵医嘱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缓解局部炎症。

5、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的2岁以上患儿需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或肌腱延长术。术后需佩戴矫形支具3-6个月,配合康复训练防止复发。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需定期随访评估颈部活动度。

建议家长发现婴儿持续歪头时及时就医评估,哺乳时交替更换抱姿,避免单侧卧位睡眠。日常可引导患儿向患侧主动转头训练,定期测量双侧面部对称性。治疗期间出现颈部红肿、活动受限加重需立即复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