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误吞硬币怎么办

关键词: #宝宝
关键词: #宝宝
宝宝误吞硬币可通过观察症状、调整饮食、就医检查、内镜取出、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误吞硬币通常由好奇心强、家长看护疏忽、硬币放置不当、婴幼儿吞咽功能不完善、硬币体积较小易吞咽等原因引起。
误吞硬币后需立即观察宝宝是否出现呛咳、流涎、拒食等表现。若硬币卡在食管可能引发胸骨后疼痛,进入胃部后多数可随粪便排出。家长应记录误吞时间,检查宝宝口腔和颈部有无异物凸起,避免催吐或强行喂食,防止硬币移位造成二次损伤。
可让宝宝适量饮用温水或食用少量面包等软质食物,帮助硬币顺利通过消化道。禁止食用粗纤维或黏性食物,避免硬币嵌顿。哺乳期婴儿可正常喂奶,但需减少单次喂养量。持续观察48小时内排便情况,用筛网过滤粪便确认硬币是否排出。
若出现呼吸困难、持续呕吐需立即就医。医生会通过X光定位硬币位置,食管上段卡顿需急诊处理,胃内硬币直径小于2厘米可保守观察。检查时家长需准确提供硬币材质、大小及误吞时间,镍币或尖锐边缘硬币需优先处理。
适用于食管或胃近端异物,采用儿童专用胃镜在镇静状态下操作。术前需禁食4小时,通过活检钳或网篮取出异物。术后观察2小时无出血方可进食流质。该方法对5毫米以上硬币成功率较高,但需注意婴幼儿食管壁薄易穿孔的风险。
仅适用于硬币穿透肠壁或引发肠梗阻时,需全麻下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术前需进行CT三维重建定位,术中注意保护肠系膜血管。术后需禁食抗感染治疗,并发症包括肠粘连和吻合口瘘。家长应妥善保管小物件,将硬币放入带锁容器避免再次发生。
预防宝宝误吞硬币需将零钱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密封容器中,选择直径超过4厘米的玩具部件。日常加强看护,避免在婴幼儿活动区域放置纽扣电池、磁铁等危险品。定期开展家庭安全排查,对学步期儿童进行防误吞安全教育,发现异常及时到儿科或急诊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