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排除新生儿败血症

儿科编辑 医语暖心
7次浏览

关键词: #败血症 #新生儿

排除新生儿败血症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主要有血培养、C反应蛋白检测、降钙素原检测、全血细胞计数、腰椎穿刺等方法。

1、血培养

血培养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通过抽取患儿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采集血液时应严格消毒避免污染,通常在患儿发热或寒战时采血阳性率较高。若培养结果为阳性需立即进行药敏试验,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血培养需要一定时间,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败血症可能。

2、C反应蛋白检测

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发生后6-8小时即可升高。该指标敏感度高但特异性较低,可用于筛查和监测治疗效果。新生儿败血症时C反应蛋白水平通常超过8mg/L,动态监测其变化趋势比单次检测更有价值。需注意早产儿、窒息患儿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3、降钙素原检测

降钙素原对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特异性,感染后2-4小时即可升高。新生儿败血症时降钙素原水平多超过0.5ng/ml,严重感染时可超过2ng/ml。该指标可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性。需注意出生后72小时内可能出现生理性升高。

4、全血细胞计数

全血细胞计数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变化等感染征象。新生儿败血症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或增多、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小板减少等表现。这些指标变化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正常值范围与足月儿不同。

5、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对排除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症至关重要。新生儿败血症合并脑膜炎时,脑脊液可能出现白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糖降低等改变。该检查有一定创伤性,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病情危重、凝血功能异常的新生儿应谨慎实施。

家长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喂养情况、体温变化等临床表现。保持环境清洁,严格执行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遵医嘱完成各项检查,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提倡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免疫力,注意保暖但避免过度包裹。定期进行新生儿保健随访,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