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中医养生编辑 健康万事通
11次浏览

关键词: #早产 #早产儿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通过激光光凝治疗、冷冻治疗、玻璃体腔注药术、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等方式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通常由早产、低出生体重、高浓度吸氧、感染、遗传等因素引起。

1、激光光凝治疗

激光光凝治疗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常用方法,通过激光破坏周边无血管区视网膜,减少血管生长因子释放,阻止病变进展。该方法适用于阈值病变或阈值前病变,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眼底。激光治疗可能出现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需由专业眼科医生操作。

2、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低温使视网膜外层组织凝固,达到与激光类似的效果。适用于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特别是屈光间质混浊不适合激光治疗的情况。冷冻治疗可能导致结膜水肿、视网膜脱离等不良反应,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反应。

3、玻璃体腔注药术

玻璃体腔注药术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入玻璃体腔,抑制异常血管增生。适用于急进型后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或激光治疗无效的病例。常用药物包括雷珠单抗注射液、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等,需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眼内炎。

4、巩膜扣带术

巩膜扣带术通过外部加压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适用于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伴部分视网膜脱离。手术需全身麻醉,术后可能出现眼压升高、感染等并发症,需长期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

5、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切割术用于5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通过切除玻璃体及增殖膜解除视网膜牵引。手术难度大,术后可能并发白内障、青光眼等,视力预后通常较差。需联合视网膜复位手术,术后需长期康复训练。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后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屈光检查和视力评估,家长应按时带患儿复查。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眼部外伤,保证充足营养特别是维生素A摄入,适当进行视觉刺激训练。发现患儿有眼球震颤、斜视或追视异常应及时就诊,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视觉发育。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