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狭窄手术17年后又狭窄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输尿管狭窄手术17年后又狭窄可能与瘢痕增生、炎症复发、结石嵌顿、肿瘤压迫或先天发育异常有关,可通过药物扩张、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术、二次手术或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处理。
既往手术部位纤维组织过度修复可能导致管腔再度缩窄。患者可能出现腰部胀痛、排尿不畅等症状。可尝试输尿管镜下瘢痕电切术,或使用硅胶支架持续支撑3-6个月防止再度挛缩。术后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肾积水情况。
慢性泌尿系感染可引发输尿管壁水肿增厚。常见于结核性输尿管炎或反复尿路感染患者,伴随尿频尿急症状。需进行尿培养明确病原体,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
新发结石阻塞输尿管可引起继发性狭窄,多表现为突发肾绞痛伴血尿。通过CT尿路造影确诊后,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预防复发。
盆腔肿瘤或腹膜后纤维化可能从外部压迫输尿管。需进行增强CT或MRI检查,若确诊为恶性病变,可能需联合肿瘤切除+输尿管重建术。良性病变可尝试激素治疗或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
输尿管壁肌肉层先天发育不良者易反复狭窄。此类患者建议每6个月进行肾功能检查,早期发现肾积水时可尝试输尿管再植术。儿童患者需评估是否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畸形。
术后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避免憋尿及剧烈运动。观察排尿状态及腰背部疼痛变化,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复查泌尿系超声。出现发热、无尿等急症时须立即就诊。长期随访中建议每年进行1次静脉肾盂造影评估输尿管通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