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什么危害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什么危害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叶奎
叶奎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微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针对DIC,需要尽早明确病因并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控制原发病、支持治疗及抗凝等措施。
1、凝血系统紊乱导致微血栓形成
DIC的核心机制是全身性凝血激活,导致大量微血栓在血管内形成。这些微血栓阻塞微循环,破坏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常影响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诱发缺血性损伤。对策包括抗凝治疗,如应用肝素,可有效减少血栓形成,改善组织灌注。
2、消耗性凝血障碍引发严重出血
由于DIC过程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血液无法有效凝固,机体易出现自发性出血,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或更为严重的内脏出血。针对这一问题,可通过输注血小板、凝血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补充消耗的成分,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3、器官功能衰竭的危害
当DIC引发大面积微循环障碍时,严重缺血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最常受累的是肾脏急性肾衰竭、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肝脏等。处理方式包括纠正低血压和改善微循环,可辅以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灌流或血浆置换,以清除引发凝血紊乱的物质。
4、原发疾病的持续加重影响DIC治疗
DIC通常并非孤立发生,而是由感染、恶性肿瘤、创伤、产科并发症等引发,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控制DIC进展。例如,针对败血症引起的DIC,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治疗核心;若由肿瘤引发,应与抗肿瘤治疗同步进行。
及时发现并治疗DIC至关重要。其危害严重,往往要求住院监护和多学科协作,尽可能提高生存率。如若出现DIC相关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寻求专业诊治以控制病情发展。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A型流感病毒感染会低烧吗

A型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出现低烧,典型症状包括低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发热程度主要与病毒毒力、免疫状态、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1.病毒特性

A型流感病毒可通过血凝素蛋白直接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初期多表现为37.3-38℃低热。

2.免疫反应

机体释放白细胞介素-1等致热原细胞因子引发发热,儿童及老年人因免疫应答差异更易出现持续低烧。

3.并发症

合并肺炎或中耳炎时可能出现反复低热,需通过胸部X线、血常规等检查明确。

4.特殊人群

孕妇、慢性病患者等群体感染后低烧概率较高,可能与激素水平及基础疾病相关。

建议感染期间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监测体温变化,若72小时后仍持续低热或出现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血常规。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