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物理降温、隔离防护、观察病情等方式护理。该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表现为咽痛、发热、口腔疱疹等症状。
使用生理盐水或儿童专用漱口水轻柔清洁口腔,每日重复进行。疱疹破溃后可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家长需注意清洁动作轻柔,防止患儿因疼痛抗拒护理。
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疱疹。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适量饮用椰子水、稀释果汁补充电解质。若患儿拒食超过24小时,家长需及时就医。
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式降温。禁用酒精擦浴,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发热期间每2小时监测体温,若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惊厥,应立即就医。
患儿需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玩具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病程前3天传染性最强,应避免接触其他儿童。家长护理前后需规范洗手,处理患儿分泌物时戴手套。
每日检查口腔疱疹变化及皮肤有无新发皮疹。记录进食量、尿量和精神状态,警惕脱水或脑膜炎等并发症。若出现嗜睡、呕吐、肢体抖动等表现,家长需立即送医。
护理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恢复期可逐步添加南瓜泥、香蕉等软烂食物,避免剧烈活动。患儿衣物床单需每日更换消毒,痊愈后仍应观察有无指甲脱落等迟发表现。日常注意培养儿童洗手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