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急性肝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孩急性肝炎可能由病毒感染、药物或毒物损伤、自身免疫异常、遗传代谢缺陷、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急性肝炎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肤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EB病毒等是儿童急性肝炎的常见病原体。病毒通过粪口途径或血液传播感染后,可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患儿可能出现发热、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临床常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联苯双酯滴丸等药物辅助治疗,需严格隔离避免传播。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抗结核药物或某些抗生素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儿童肝脏代谢功能不完善,更易出现转氨酶升高、胆汁淤积等表现。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同时监测肝功能变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导致。患儿常伴关节痛、皮疹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抗核抗体阳性。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并定期复查肝功能和免疫指标。
肝豆状核变性、糖原累积症等遗传代谢病可表现为急性肝炎。这类疾病多伴有铜蓝蛋白异常、低血糖等特征性改变。诊断需结合基因检测,治疗包括青霉胺片、锌制剂等特异性药物,并需长期饮食管理。
伤寒杆菌、疟原虫等病原体感染可能继发肝脏炎症。患儿除肝炎症状外,多伴有原发病的典型表现如高热、寒战等。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磷酸氯喹片等,同时进行保肝治疗。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持续黄疸、精神萎靡或尿色加深时,应立即就医检查肝功能。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贝类等高风险食物,按时接种肝炎疫苗。恢复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定期随访肝功能直至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