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西医怎么称呼

肾虚在西医中通常对应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病或内分泌紊乱等概念。中医的肾虚涵盖范围较广,可能涉及西医的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或代谢系统问题,具体需结合症状和检查结果判断。
肾功能不全指肾脏滤过、排泄功能下降,可能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慢性病引起,表现为肌酐升高、尿量减少或水肿。西医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如使用缬沙坦胶囊降低血压,或注射重组人促红素纠正贫血,严重时需透析。
慢性肾病是肾虚常见的西医对应诊断,分为5期,早期可能无症状,后期出现乏力、夜尿增多。需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确诊,治疗包括低蛋白饮食、服用碳酸镧咀嚼片降血磷,晚期需肾移植。
中医肾阳虚可能对应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低血压。西医通过ACTH兴奋试验诊断,需终身服用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紧急情况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肾虚涉及的生殖功能减退,在西医中属于性腺功能低下,男性睾酮缺乏可用十一酸睾酮软胶囊补充,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需雌二醇凝胶调节,均需监测激素水平。
中医肾主骨理论中肾虚导致的骨密度下降,对应西医骨质疏松症。双能X线吸收法可诊断,治疗需补充碳酸钙D3片,严重者注射唑来膦酸注射液,配合维生素D滴剂促进钙吸收。
出现疑似肾虚症状时,应先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激素水平等西医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适度运动改善代谢。中医调理需在西医诊断基础上进行,不可自行服用补肾药材以免加重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