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后壁脓肿怎么办

咽后壁脓肿可通过切开引流、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中医调理、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咽后壁脓肿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免疫力低下、邻近组织感染扩散、结核病等原因引起。
咽后壁脓肿形成脓腔后需及时切开引流,避免脓液积聚导致呼吸困难或感染扩散。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用穿刺针或手术刀切开脓肿,排出脓液并放置引流条。术后需每日冲洗脓腔,配合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咽喉剧痛、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窒息。
细菌感染是咽后壁脓肿常见病因,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药物过敏、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若由结核病引起,需联合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疗程较长。
患者需卧床休息,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进食困难者可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通过鼻饲管补充营养。出现高热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配合物理降温。保持口腔清洁,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可减少细菌滋生。密切监测呼吸状况,备好气管切开包等急救设备。
急性期过后可配合中医治疗,选用清热解毒方剂如五味消毒饮加减。局部用冰硼散吹喉或银黄含化片含服,有助于消肿止痛。针灸选取少商、合谷等穴位缓解症状。恢复期服用沙参麦冬汤滋养肺阴,避免复发。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脓肿或结核性脓肿,可能需行咽后壁病灶清除术。全麻下彻底切除脓肿壁及坏死组织,必要时同期处理颈椎病灶。术后需长期换药,配合抗感染治疗。手术风险包括出血、神经损伤等,可能遗留吞咽功能障碍。儿童患者需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用力哭闹增加咽部压力。
咽后壁脓肿患者应保持环境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恢复期选择温凉软食,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数次,观察有无复发征兆。适当进行深呼吸训练,增强肺功能。儿童患者家长需定期带其复查喉镜,监测病灶愈合情况。出现呼吸急促、颈部肿胀加剧等情况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