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紫癜是什么病

混合型紫癜是一种同时涉及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征的血管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肾脏损害。该病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需通过血常规、尿常规、免疫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混合型紫癜患者常存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如免疫球蛋白A沉积导致小血管炎。典型症状为双下肢对称性紫红色皮疹,可能伴随低热、乏力。治疗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免疫反应,严重时联合环磷酰胺片,同时监测肝肾功能。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出血加重。
链球菌或病毒感染可触发混合型紫癜急性发作,表现为紫癜扩散至躯干伴关节肿胀。需进行咽拭子培养等检查,急性期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配合维生素C片改善血管通透性。患儿发病时家长需记录皮疹变化情况,及时复诊调整用药。
青霉素或解热镇痛药可能引发超敏反应,导致紫癜伴血小板骤降。典型表现为注射部位瘀斑、鼻出血,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患者应建立药物过敏史档案,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血尿或蛋白尿,提示紫癜性肾炎。需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肾脏穿刺可明确病理分级。轻症使用缬沙坦胶囊控制蛋白尿,重症需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饮食需限制盐分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
部分患者存在HLA-DRB1等基因多态性,表现为家族聚集发病。这类患者易反复出现腹痛型紫癜,结肠镜检查可见肠壁出血点。治疗需长期服用芦丁片增强血管韧性,腹痛发作可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建议一级亲属进行尿常规筛查。
混合型紫癜患者应穿着宽松衣物减少皮肤摩擦,避免进食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血小板计数和尿常规,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急诊。冬季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诱发复发,疫苗接种前需咨询专科医生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