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与骨癌有何区别

骨髓炎与骨癌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不同。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炎症,骨癌则是骨骼或骨髓中的恶性肿瘤。骨髓炎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发热等感染症状,骨癌可能出现持续性骨痛、病理性骨折、体重下降等。骨髓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或手术清创,骨癌需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
骨髓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开放性骨折、手术后或血源性感染。骨癌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原发性骨癌如骨肉瘤病因不明,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转移性骨癌多为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转移至骨骼。
骨髓炎急性期表现为突发高热、患肢剧痛、皮肤发红,慢性期可见窦道流脓。骨癌早期可能仅有隐痛,随肿瘤增大出现夜间痛、局部肿块,晚期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骨髓炎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骨癌可能出现碱性磷酸酶增高。
骨髓炎X线早期可见软组织肿胀,2周后出现骨质破坏与增生并存。骨癌X线表现为溶骨性破坏或成骨性改变,边界不清,可见Codman三角等特征。骨髓炎核素扫描呈弥漫性浓聚,骨癌多为局灶性放射性浓聚。
骨髓炎病理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死骨形成。骨癌病理可发现肿瘤细胞异型性,原发性骨癌可见肿瘤性成骨,转移癌可找到原发灶细胞特征。骨髓炎细菌培养多为阳性,骨癌肿瘤标志物可能升高。
骨髓炎需足量敏感抗生素治疗4-6周,严重者需手术引流。骨癌需根据分期选择保肢手术或截肢,配合新辅助化疗。骨髓炎预后较好,骨癌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转移性骨癌多为姑息治疗。
出现不明原因骨痛建议尽早就医检查,骨髓炎患者需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骨癌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复发。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避免受伤和感染。骨髓炎康复期可进行适度功能锻炼,骨癌治疗后需根据医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