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风湿热反复发作导致的心脏瓣膜损害,主要表现为二尖瓣、主动脉瓣等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可能与链球菌感染、免疫反应异常、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及反复风湿热发作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下肢水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通过药物或手术干预,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劳累。
链球菌感染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因,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能引发风湿热,反复发作可导致心脏瓣膜炎症及瘢痕形成。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关节肿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并定期复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指标。
机体对链球菌抗原的异常免疫应答可攻击心脏组织,尤其易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此类患者常伴有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表现。治疗需结合免疫调节,如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同时监测心功能变化。
部分人群因HLA基因变异更易发生风湿热及心脏损害。有家族史者需加强链球菌感染预防,出现不明原因关节痛时应筛查心脏超声。日常需避免潮湿环境,预防感冒,必要时遵医嘱长期使用苄星青霉素注射液预防复发。
居住环境潮湿拥挤、营养不良等因素可能增加链球菌传播风险。患者可能伴随乏力、贫血等症状。改善居住条件、均衡膳食有助于降低发病概率,急性期需配合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
风湿热多次发作会加重瓣膜损伤,最终导致不可逆病变如二尖瓣狭窄。患者活动后可能出现咯血、端坐呼吸。晚期需考虑瓣膜成形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术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抗凝。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需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3克,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冬季注意保暖防潮,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复查心脏超声与心电图,监测瓣膜功能与心衰指标,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夜间阵发性咳嗽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