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崩症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儿尿崩症早期症状主要有尿量明显增多、频繁口渴、夜间多尿、尿液颜色变浅、生长发育迟缓等。小儿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脏对其不敏感导致的尿液浓缩功能障碍,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患儿24小时尿量可超过2000毫升甚至更多,远超过同龄儿童正常尿量。排尿次数显著增加,可能每小时都需要排尿。这种情况与饮水增多同时出现,但尿量增加往往先于口渴症状被家长察觉。尿崩症引起的多尿属于低渗尿,尿比重持续低于1.005。
患儿会主动要求频繁饮水,尤其偏爱冷饮。夜间常因口渴醒来要求喝水,严重者每小时都需要饮水。这种口渴感是由于大量排尿导致体内水分丢失,血液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所致。家长需注意与单纯习惯性饮水区分,尿崩症患儿饮水量与尿量基本平衡。
患儿夜间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可能出现夜间遗尿或需要起夜2-3次排尿。正常情况下儿童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尿液浓缩,但尿崩症患儿这种昼夜节律消失。长期夜尿增多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家长应记录患儿夜尿频率和尿量变化。
患儿排出的尿液常呈无色或淡黄色,类似清水。这是由于肾脏无法浓缩尿液,导致水分大量排出而溶质减少。正常儿童晨尿应为深黄色,尿崩症患儿晨尿颜色也无明显加深。家长可通过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初步判断尿液浓缩功能。
长期未治疗的患儿可能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大量水分丢失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影响营养吸收和代谢。婴幼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学龄儿童则表现为身高增长落后于同龄人。这种情况提示病情已持续较长时间,需立即就医干预。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记录每日出入水量,包括饮水量、尿量及尿次。避免给患儿饮用含糖饮料以免加重多尿,可适当补充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尿路感染,外出时备足饮用水和更换衣物。确诊需通过禁水加压素试验、血尿渗透压等检查,治疗包括激素替代和病因治疗,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