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时血压低的原因

透析时血压低可能与血容量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功能异常、药物因素、透析液成分等因素有关。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调整治疗方案。
透析过程中超滤速度过快或脱水量设置过高会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当血管内液体短时间内大量清除时,心脏前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引发收缩压下降。患者可能伴随头晕、冷汗、肌肉痉挛等症状。需根据干体重精确计算脱水量,采用可调钠透析或低温透析等方式预防。
尿毒症患者常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血管收缩功能受损。当透析清除溶质时,机体无法通过正常代偿机制维持血压稳定。这类患者透析前血压波动较大,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可尝试使用盐酸米多君片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症状。
合并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患者,心脏代偿能力下降难以应对透析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别是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者,更容易因前负荷降低导致心输出量骤减。需通过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调整透析方案如延长透析时间、降低血流速等。
部分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在透析日继续使用可能加剧低血压风险。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影响血管张力或血容量调节,与透析协同作用导致血压过度下降。建议透析当日暂停或减量使用降压药,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低钙透析液可能抑制心肌收缩力,醋酸盐透析液会扩张外周血管,均可能诱发低血压。改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适当提高透析液钙浓度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对于反复发作低血压者,可考虑采用生物反馈型血容量监测系统实时调整超滤率。
透析患者日常需严格监测体重变化,控制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透析前避免进食过多或剧烈运动,可穿弹力袜改善静脉回流。饮食上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高钾食物,根据尿量调整饮水量。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低血压先兆时,应立即平卧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