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疗的常见适应证

溶栓治疗的常见适应证主要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动脉血栓栓塞等。
急性心肌梗死是溶栓治疗的重要适应证之一。当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时,溶栓药物可以帮助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12小时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常用溶栓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溶栓治疗需要严格把握时间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4.5小时内可考虑溶栓治疗。溶栓药物可以溶解阻塞脑血管的血栓,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溶栓治疗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脑出血,并评估患者出血风险。年龄较大、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谨慎选择溶栓治疗。
肺栓塞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溶栓治疗可以快速溶解肺动脉内的栓子,改善肺循环。常用溶栓剂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溶栓治疗适用于大面积肺栓塞伴有低血压或休克的患者。治疗前需评估出血风险,近期手术、创伤或活动性出血患者不宜接受溶栓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如出现股青肿或股白肿等严重情况,可考虑溶栓治疗。溶栓药物有助于溶解静脉内栓子,预防肺栓塞发生。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尿激酶、注射用阿替普酶等。溶栓治疗需在严密监测下进行,警惕出血并发症。对于广泛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可减少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导致肢体缺血时,溶栓治疗可以溶解动脉内血栓,恢复血流。常用溶栓药物包括注射用尿激酶、注射用阿替普酶等。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14天内的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肢体血运情况,如溶栓效果不佳需考虑手术取栓。高龄、严重高血压患者溶栓治疗需谨慎。
溶栓治疗是重要的血管再通手段,但存在出血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后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饮食上宜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避免过硬、过热食物。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遵医嘱调整抗凝治疗方案。出现头痛、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