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的超声检查

慢性胆囊炎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胆囊炎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具有无创、便捷、经济等优势。慢性胆囊炎超声表现主要有胆囊壁增厚、胆囊增大或缩小、胆囊壁毛糙、胆囊内胆汁淤积、胆囊结石等。
胆囊壁增厚是慢性胆囊炎最常见的超声表现,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3毫米,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壁可增厚至5毫米以上。胆囊壁增厚多呈均匀性增厚,严重者可出现分层现象。胆囊壁增厚与胆囊壁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等因素有关,长期反复发作的胆囊炎可导致胆囊壁结构改变。
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体积可出现增大或缩小两种表现。胆囊增大常见于急性发作期,与胆囊管梗阻导致胆汁淤积有关。胆囊缩小则多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由于胆囊壁纤维化收缩所致。胆囊体积变化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超声测量胆囊长径、宽径有助于判断胆囊功能状态。
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壁内缘不光滑,呈现毛糙样改变。这种表现与胆囊黏膜炎症、溃疡形成有关,是慢性胆囊炎的特征性表现之一。胆囊壁毛糙程度可反映炎症活动情况,严重者可见胆囊壁凹凸不平或出现小溃疡灶。
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内常见胆汁淤积现象,超声表现为胆囊内出现分层现象,下层为浓缩胆汁形成的沉积物。长期胆汁淤积可形成胆泥或胆结石,进一步加重胆囊炎症。超声检查可通过改变体位观察沉积物移动情况,判断胆汁淤积程度。
约70%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胆囊内强回声团块伴声影。结石大小、数量、位置与临床症状相关,多发性小结石易引起胆绞痛。超声还能评估结石是否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这对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慢性胆囊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低脂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排泄。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胆囊收缩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胆绞痛。定期复查超声可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右上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反复发作或合并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