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综合征的症状

肾炎综合征的症状主要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肾炎综合征通常由免疫系统异常、感染、药物损伤、代谢性疾病或遗传因素引起,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
血尿是肾炎综合征的常见症状,表现为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肉眼可见红色,也可能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血尿可能与肾小球基底膜损伤有关,常见于IgA肾病、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等疾病。患者可能伴随腰酸、排尿不适,需通过尿常规、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明确性质。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缬沙坦胶囊控制血压,或遵医嘱应用泼尼松片抑制免疫反应。
蛋白尿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表现为尿液泡沫增多且久置不散。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时,大量白蛋白漏出形成蛋白尿,常见于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长期蛋白尿可导致低蛋白血症,引发全身水肿。确诊需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治疗可选用黄葵胶囊降低蛋白尿,或联合使用雷公藤多苷片调节免疫。
水肿多始于眼睑和颜面部,逐渐发展至下肢及全身,按压后出现凹陷。这与钠水潴留、低蛋白血症相关,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或急进性肾炎。患者可能伴有体重短期增加、尿量减少,需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24小时出入量。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可缓解症状,但需配合人血白蛋白静脉输注纠正低蛋白血症。
肾性高血压通常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且难以控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需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治疗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片,或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同时需评估靶器官损害程度。
肾功能异常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可能伴随少尿或无尿。急性肾损伤常见于急进性肾炎,慢性病变则多见于糖尿病肾病晚期。患者可能出现恶心、乏力等尿毒症症状,需通过肾小球滤过率评估肾功能分期。治疗包括控制原发病进展,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肾脏替代治疗。
肾炎综合征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蛋白质总量。定期监测血压、尿常规及肾功能指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不适时需及时复诊,由肾内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