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膜炎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

急性结膜炎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接触被污染的水源或物品等。
急性结膜炎患者眼部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体,当健康人群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后,病原体可通过结膜侵入人体。这种情况常见于家庭成员之间亲密接触,或医护人员未做好防护接触患者眼部。
病原体可附着在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枕头、眼镜等物品表面,健康人群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再触摸眼睛,就可能发生感染。公共场所如游泳池、浴室等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部分病原体可在水中存活,当健康人群接触被急性结膜炎患者污染的水源后,可能通过洗脸、游泳等途径感染。这种情况在公共泳池、温泉等场所较易发生。
医疗机构中若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或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可能导致急性结膜炎在就诊患者间传播。这种情况虽不常见,但需引起重视。
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能接触母亲生殖道分泌物中的病原体,导致新生儿结膜炎。这种情况多见于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结膜炎。
预防急性结膜炎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出现眼部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隔离治疗,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彻底消毒。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应做好水质监测和消毒工作,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