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肝炎怎么回事

黄疸肝炎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戒酒护肝、停用肝毒性药物、免疫抑制治疗、利胆退黄等方式治疗。
病毒性肝炎主要由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临床常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等抗病毒药物。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需做好隔离措施。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出现黄疸、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需严格戒酒,配合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护肝药物。酒精性肝炎患者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避免高脂饮食。
部分抗生素、抗结核药、中草药等可能引起肝细胞坏死,导致黄疸、转氨酶升高。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谷胱甘肽片、水飞蓟宾胶囊等保肝药物。用药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避免联合使用多种肝毒性药物。
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肝细胞可引发黄疸、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常用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感染诱发疾病活动。
胆管阻塞或炎症会导致胆汁排泄障碍,出现皮肤瘙痒、陶土样便等表现。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腺苷蛋氨酸肠溶片促进胆汁排泄。严重胆管梗阻需通过ERCP或手术解除梗阻。
黄疸肝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出现皮肤黄染持续加重、意识改变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根据病因制定长期管理计划。注意个人卫生,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