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会出现血压低吗?

急性胃肠炎可能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通常与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急性胃肠炎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体液大量丢失。
急性胃肠炎患者若频繁呕吐或腹泻,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会快速流失。血容量不足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可能引发低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皮肤湿冷等表现,严重时甚至出现休克。此时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轻症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缓解,重症需静脉输液治疗。
部分患者因感染毒素直接作用于血管或心脏,可能导致血管扩张或心肌收缩力下降,进而引起血压降低。这种情况多见于细菌性胃肠炎,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感染。若伴随高热、血便或意识模糊,提示病情危重,需立即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监测生命体征。
急性胃肠炎患者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尤其老年人和儿童更易出现脱水。建议发病期间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避免进食油腻刺激性食物。若血压持续低于90/60mmHg或出现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症状,须尽快急诊处理,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