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急性肠炎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肠梗阻、败血症、反应性关节炎等疾病。急性肠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
急性肠炎患者因频繁腹泻和呕吐导致体液大量流失,可能引起脱水。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症状。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缓解,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尿量,及时就医。
体液流失同时伴随钠、钾等电解质丢失,可能引发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症状。可通过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纠正,同时监测血电解质水平。
严重肠道炎症可能导致肠壁水肿、粘连,进而引发机械性肠梗阻。患者表现为腹胀、停止排便排气、剧烈腹痛等症状。需禁食并留置胃管减压,必要时行肠粘连松解术等手术治疗。
肠道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可能引起败血症,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患者。表现为高热、寒战、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全身感染症状。需紧急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血培养和药敏试验。
部分细菌性肠炎愈后1-4周可能诱发反应性关节炎,多见于沙门菌、志贺菌感染后。典型症状为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肿痛,可能伴发结膜炎或尿道炎。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急性肠炎患者应注意休息,补充足够水分,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条等。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高脂高糖食物。症状加重或出现高热、血便、持续呕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