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得了慢性结肠炎怎么治疗

儿童慢性结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慢性结肠炎通常由免疫功能异常、肠道菌群失衡、遗传因素、感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儿童慢性结肠炎需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高糖食物,选择低渣易消化的饮食。急性期可给予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缓解期逐渐过渡到低纤维软食。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观察儿童对特定食物的反应,及时剔除可能诱发症状的过敏原如牛奶、鸡蛋等。
长期腹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需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泥、维生素如复合维生素B片、矿物质如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对于乳糖不耐受患儿,可选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粉剂,帮助维持肠道黏膜修复。
轻中度活动期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控制炎症,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但需严格监测副作用。腹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肠痉挛,禁止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慢性病程易引发焦虑情绪,家长需通过游戏治疗、正念训练等方式减轻患儿心理压力。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因疾病过度限制活动。医护人员应采用儿童友好型沟通方式,帮助理解治疗过程,提高用药依从性。
每3-6个月需进行血常规、粪便钙卫蛋白检测评估炎症活动度,结肠镜检查间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应监测骨龄和营养指标。疫苗接种需避开疾病活动期,家长需保留完整就诊记录供多学科团队参考。
日常护理需注意腹部保暖,腹泻后及时清洁会阴部预防尿布疹。鼓励适量运动如游泳、散步促进肠道蠕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建议家长学习基本症状评估方法,记录排便频率、性状变化,发现血便、持续发热等情况立即就医。保持居家环境清洁,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减少肠道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