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怎么止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止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通常由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精神压力过大、卵巢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内分泌系统,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预防贫血。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或瑜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控制情绪波动,通过冥想或深呼吸缓解压力。避免摄入生冷辛辣食物,减少子宫血管扩张风险。
黄体酮胶囊可调节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适用于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出血。氨甲环酸片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减少出血量,对凝血功能异常有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作为短效避孕药可调整月经周期。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可能出现恶心、乳房胀痛等副作用。所有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归脾汤加减适用于气血两虚型患者,可改善面色苍白、乏力症状。丹栀逍遥散能疏肝清热,针对情绪焦虑伴随的经血鲜红量多。艾灸关元、三阴交等穴位可温经止血,每次灸治15-20分钟。中药周期疗法通常需连续调理3个月经周期。服用中药期间忌食生冷,需辨证施治避免药证不符。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凝术可直接止血,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弥漫性出血。冷冻治疗通过低温使子宫内膜萎缩,适合围绝经期患者。热球子宫内膜消融术能破坏子宫内膜基底层,术后需预防感染。物理治疗前需完善宫腔镜检查排除恶变。治疗后可能出现下腹坠胀感,2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
子宫内膜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且药物控制不佳者,可保留子宫器官。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血流止血,对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全子宫切除术作为终极方案,适合合并子宫肌瘤或腺肌症患者。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需预防深静脉血栓。手术治疗后应补充铁剂纠正贫血,定期复查激素水平。
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日常应记录月经周期和出血量,使用棉质内裤并勤换卫生巾。出血期间避免游泳、盆浴等可能引起感染的活动,可饮用红枣枸杞茶辅助补血。若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或出血持续超过7天,应立即就医。长期出血者每半年需做妇科超声和激素六项检查,围绝经期患者要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