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他性结膜炎和沙眼有什么不同

卡他性结膜炎和沙眼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卡他性结膜炎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沙眼则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导致。两者差异主要有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传染性不同、并发症不同、治疗方式不同。
卡他性结膜炎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腺病毒等,通过接触传播。沙眼由沙眼衣原体A-C血清型感染结膜上皮细胞,属于慢性传染性眼病。前者多为急性发作,后者具有反复发作特性。
卡他性结膜炎表现为结膜充血、黏液脓性分泌物增多、眼部异物感。沙眼早期可见滤泡增生,进展期出现角膜血管翳,晚期可能导致眼睑内翻倒睫。前者症状较急但病程短,后者症状隐匿但危害持久。
卡他性结膜炎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传播,传染期集中在急性发作阶段。沙眼具有更强传染性,可通过苍蝇媒介传播,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易形成地方性流行。前者多为散发病例,后者常见群体性感染。
卡他性结膜炎较少引起严重并发症,偶见角膜浅层浸润。沙眼可导致睑球粘连、角膜浑浊甚至失明,是世界范围内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前者预后良好,后者需长期随访干预。
卡他性结膜炎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药物对症治疗。沙眼需持续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进行群体性防治,严重病例需行睑内翻矫正术。前者疗程通常1-2周,后者需数月甚至数年综合管理。
保持良好用眼卫生习惯对预防两种疾病均很重要。避免用手揉眼,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及时洗手。沙眼流行区应定期开展群体筛查和药物治疗,卡他性结膜炎患者发病期间应暂停佩戴隐形眼镜。出现持续眼红、视力下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到眼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眼药水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