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有什么区别

关键词: #糖尿病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二者均可导致肾功能损害但干预重点不同。
糖尿病肾病由长期高血糖引起,持续血糖升高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和基底膜增厚。高血压肾病则因血压控制不佳造成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球内压力升高。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中更显著,约半数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进展为肾病。
糖尿病肾病早期出现肾小球肥大和系膜扩张,特征性改变为结节性肾小球硬化。高血压肾病典型表现为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和缺血性肾小球萎缩,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更突出。微量白蛋白尿在糖尿病肾病中更早出现。
糖尿病肾病常伴随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蛋白尿进展速度较快。高血压肾病多合并左心室肥厚或脑血管病变,夜尿增多症状更明显。两者晚期均可出现血肌酐升高,但糖尿病肾病贫血症状出现更早。
糖尿病肾病诊断需满足10年以上糖尿病史伴持续蛋白尿,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肾功能异常。高血压肾病要求5年以上未控制的高血压病史,肾损害与高血压程度平行。肾活检中糖尿病肾病可见Kimmelstiel-Wilson结节。
糖尿病肾病需强化血糖控制,优先选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片。高血压肾病强调血压达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更常用。两者均需限制蛋白质摄入,但糖尿病肾病需同步控制碳水化合物。
两类肾病患者均需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建议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5克,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可延缓肾功能恶化。出现下肢水肿或泡沫尿增多时应及时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