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中医叫什么名

高脂血症在中医中通常被称为痰浊或血浊,属于痰湿、瘀血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与脾虚湿盛、肝郁气滞、肾气不足等因素相关,治疗需辨证施治。
痰浊证表现为形体肥胖、胸闷脘痞、舌苔厚腻,多因饮食不节或脾失健运导致水湿内停。中医常用化痰祛湿法,如二陈汤加减,含半夏、陈皮等药材;中成药可选血脂康胶囊、荷丹片等。日常需控制肥甘厚味摄入,适当运动助脾运化。
血瘀证可见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常与气滞血行不畅有关。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方剂如血府逐瘀汤,含桃仁、红花等;中成药如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需避免久坐,可配合穴位按摩促进气血运行。
脾虚湿困者多见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因脾失运化致脂浊滞留。常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含党参、茯苓等;中成药如香砂六君丸、健脾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食用山药、薏苡仁等药食同源之物。
肝肾阴虚型常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多与年老体衰或久病耗伤有关。治法为滋补肝肾,方选杞菊地黄丸加减,含枸杞、熟地黄等;中成药如脂必妥胶囊、绞股蓝总苷片。需节制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肝郁脾虚型兼见胁胀、情绪抑郁,因情志不畅影响脾胃功能。宜疏肝健脾,方用逍遥散加减,含柴胡、白芍等;中成药如舒肝解郁胶囊、越鞠丸。保持情绪舒畅,可练习八段锦调节气机。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强调个体化辨证,需结合具体证型选用方药。建议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配合低脂饮食及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脂水平。痰湿体质者可用山楂、荷叶代茶饮,血瘀体质可适量食用黑木耳、洋葱等活血食材,避免盲目进补滋腻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