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区别

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进展速度和病理特征,急性肾炎起病急骤且病程较短,慢性肾炎则进展缓慢且病程迁延。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急性肾炎通常由链球菌感染后诱发,病程多在数周至数月内自行缓解或治愈,典型表现为突发的血尿、蛋白尿和水肿。慢性肾炎起病隐匿,病程持续超过3个月,可能伴随肾功能进行性下降,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急性肾炎病理改变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主,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积。慢性肾炎则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等不可逆损伤,病理类型多样如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等。
急性肾炎常见于儿童,除典型肾炎综合征外可能伴发热、乏力等感染症状。慢性肾炎多见于成人,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或血尿,后期出现高血压、贫血等慢性肾损伤征象。
急性肾炎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常用呋塞米片消肿、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慢性肾炎需长期管理,可能使用缬沙坦胶囊降低蛋白尿、碳酸司维拉姆片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
多数急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可完全恢复,少数转为慢性。慢性肾炎预后与病理类型相关,IgA肾病进展较慢,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易进展至尿毒症,需定期监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肾炎患者应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建议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或游泳,运动前后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慢性肾炎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超声,急性肾炎痊愈后也应随访1年以排除慢性化倾向。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