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紫癜性肾炎夜尿

儿童紫癜性肾炎夜尿可能与疾病活动期肾脏损伤、睡前饮水过量、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尿量增加等症状。紫癜性肾炎属于过敏性紫癜的肾脏损害,需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明确病情。
紫癜性肾炎急性发作时,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夜尿增多。患儿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及水肿,需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等控制炎症,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家长需记录患儿每日尿量及颜色变化。
儿童睡前1-2小时内摄入大量液体可能引发生理性夜尿。建议家长调整饮水时间,晚餐后限制饮水量,避免食用含水量高的水果。可安排患儿在日间均匀补充水分,睡前排空膀胱,观察1-2周症状是否改善。
部分治疗药物如利尿剂氢氯噻嗪片、降压药缬沙坦胶囊可能增加排尿频率。家长需核对患儿用药清单,向医生反馈夜尿情况。必要时医生会调整用药方案或给药时间,如将利尿剂改为早晨服用。
紫癜性肾炎患儿免疫力较低,可能合并尿路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可完善尿培养检查,确诊后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家长需注意患儿会阴部清洁,及时更换内衣。
长期未控制的肾炎可能导致肾浓缩功能下降,出现持续性夜尿。需定期复查血肌酐、尿素氮指标,严重时需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治疗上可采用百令胶囊辅助保护肾功能,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干预。
家长应帮助患儿建立规律的饮水及排尿习惯,每日测量并记录体重变化。饮食选择易消化的低嘌呤食物,限制高钾食品摄入。保持适度运动但避免剧烈活动,注意观察皮肤紫癜是否复发。建议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出现水肿或尿量骤减时需立即就诊。夜间可使用防滑垫和夜灯保障患儿起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