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类型有哪些

眩晕症主要分为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精神心理性眩晕、全身疾病相关性眩晕和原因不明性眩晕等类型。眩晕症可能与内耳疾病、脑部病变、心理因素或全身性疾病有关,表现为头晕、视物旋转、平衡障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周围性眩晕通常与内耳前庭系统病变有关,常见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多由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引起,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时短暂眩晕;梅尼埃病与内淋巴积水相关,伴随耳鸣和听力下降;前庭神经炎常由病毒感染导致,突发持续眩晕伴恶心呕吐。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药物调节前庭功能。
中枢性眩晕多因脑干、小脑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梗死或多发性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旋转性眩晕伴复视;小脑梗死会引起持续性眩晕伴共济失调;多发性硬化可导致中枢性前庭通路损伤。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急性期可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改善循环。
精神心理性眩晕与焦虑障碍、惊恐发作或躯体化症状相关,表现为非旋转性头晕伴心慌、出汗。患者常描述为头重脚轻或不稳感,症状持续且与体位无关,可能因过度换气加重。治疗需结合心理干预,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配合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症状。
全身性疾病如贫血、低血糖、高血压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均可引起眩晕。贫血导致脑供氧不足出现头昏;低血糖引发交感神经兴奋伴冷汗和眩晕;血压波动可能造成前庭系统灌注异常。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补充琥珀酸亚铁片,同时监测血压血糖水平。
部分眩晕患者经过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可能与前庭系统亚临床损伤或个体敏感性相关。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头晕,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建议记录眩晕发作诱因和伴随症状,避免突然起身或过度疲劳,必要时可尝试前庭康复训练改善平衡功能。
眩晕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发作期采取安全体位防止跌倒。建议记录眩晕日记包括发作时间、诱因和持续时间,有助于医生判断类型。急性发作时可闭目静卧于安静环境,若伴随剧烈头痛、言语障碍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长期反复眩晕者需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和听力测试,根据病因选择药物治疗或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