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和咽峡炎的区别有哪些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原体、皮疹分布及并发症风险。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手、足、口腔疱疹伴发热;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导致,病变集中于咽峡部,罕见肢体皮疹。
手足口病的典型特征为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部分病例可能伴随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疱疹性咽峡炎则突出表现为咽峡部密集小疱疹或溃疡,发热症状更显著但极少出现肢体皮疹,并发症以脱水为主。两种疾病均通过粪口或呼吸道传播,但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更强且易在托幼机构暴发。
疱疹性咽峡炎病程通常较短,发热持续1-4天,咽部疱疹7天内消退;手足口病发热可持续2-7天,皮疹消退需7-10天,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心肌炎或肺水肿。实验室鉴别需依靠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手足口病常见EV71或CoxA16阳性,疱疹性咽峡炎以CoxA病毒为主。
预防措施均需注重手卫生与环境消毒,患病儿童应隔离至症状消退。家长需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及尿量,出现持续高热、呕吐或肢体抖动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恢复期可给予温凉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口腔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