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术后引起什么并发症

关键词: #肠息肉
关键词: #肠息肉
结肠息肉术后可能引起出血、穿孔、感染、息肉切除不完全、术后综合征等并发症。术后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术后出血是结肠息肉切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便血或黑便。少量出血可能与术中电凝不彻底有关,大量出血则需考虑血管损伤。轻度出血可通过内镜下止血处理,严重出血可能需要输血或手术干预。术后24小时内需禁食并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出血风险。
肠壁穿孔多发生在息肉较大或位置特殊的病例,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穿孔可能与电切过深或肠壁薄弱有关。小穿孔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和抗生素治疗,大穿孔需立即手术修补。术后需监测腹膜炎体征,避免过早进食加重肠腔压力。
术后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腹腔感染,常见症状为发热、局部红肿和疼痛。感染风险与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或术中污染有关。轻度感染可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严重感染需静脉用药。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预防感染。
息肉基底残留多见于较大或扁平息肉,可能导致复发或癌变。不完全切除常与息肉形态特殊或操作视野受限有关。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残留息肉可考虑再次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建议术后3-6个月复查肠镜,必要时使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保护肠黏膜。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等肠功能紊乱症状,通常与术中气体灌注或肠管刺激有关。症状多在1-3天内自行缓解,严重者可服用匹维溴铵片缓解肠痉挛。术后应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道负担。
结肠息肉术后应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促进伤口愈合。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减少腹压增高的动作。按医嘱定期复查肠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便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息肉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