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和急性肠胃炎怎么区别

食物中毒与急性胃肠炎可通过病因、症状及病程进行区分。食物中毒主要由细菌毒素或化学污染引起,急性胃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两者均可表现为腹痛、腹泻,但食物中毒潜伏期短且集体发病更常见。
食物中毒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沙门氏菌等病原体污染食物,或亚硝酸盐等化学物质残留。急性胃肠炎多因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或大肠杆菌、志贺菌等细菌直接侵袭肠黏膜。食物中毒患者通常有明确不洁饮食史,急性胃肠炎可能存在接触传播途径。
食物中毒呕吐更剧烈且出现早,可能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如视物模糊。急性胃肠炎腹泻更显著,粪便多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可伴低热。食物中毒多在进食后2-6小时突发症状,急性胃肠炎潜伏期常为12-72小时,病程相对较长。
食物中毒症状消退较快,多数24-48小时恢复。急性胃肠炎可能持续3-7天,婴幼儿易出现脱水。食物中毒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多正常,急性胃肠炎可能显示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食物中毒粪便检查可见致病菌,急性胃肠炎病毒抗原检测可呈阳性。
食物中毒需清除胃肠道残留毒素,可选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等保护黏膜。急性胃肠炎需针对病原体治疗,细菌性感染可用盐酸小檗碱片、诺氟沙星胶囊,病毒性以补液为主。两者均需避免使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强效止泻药掩盖病情。
食物中毒预防重点在食品冷藏与彻底加热,避免隔夜凉拌菜。急性胃肠炎需注意手卫生与患者隔离,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特定类型。两类疾病恢复期均应进食米汤、馒头等低渣饮食,症状加重或出现血便需立即就医。
出现持续呕吐伴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时,无论何种病因均需急诊处理。日常应注意生熟食分开处理,海鲜类食物充分烹煮,婴幼儿奶具定期消毒。腹泻期间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避免高糖饮品加重渗透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