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塌陷是怎么回事

关键词: #牙龈
关键词: #牙龈
牙龈塌陷可能由牙周炎、牙龈萎缩、牙齿缺失、不良修复体刺激、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牙周治疗、牙龈移植、义齿修复、去除刺激源、定期口腔检查等方式改善。
牙周炎是牙龈塌陷最常见的原因,长期菌斑堆积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龈随之退缩。患者常伴有刷牙出血、口臭、牙齿松动等症状。需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基础治疗,严重者可辅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日常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有助于控制炎症。
生理性牙龈萎缩与年龄增长相关,病理性萎缩多因横向刷牙或牙结石压迫所致。表现为牙根暴露、冷热敏感,可通过改良巴氏刷牙法、使用软毛牙刷预防进展。对于已形成的萎缩,可考虑结缔组织移植术覆盖暴露根面。
缺牙区牙槽骨因失用性吸收导致牙龈塌陷,邻牙可能出现倾斜移位。建议缺牙3-6个月内进行种植修复或活动义齿修复,防止骨量进一步流失。全口无牙颌患者佩戴义齿时需注意基托边缘对牙龈的压迫。
边缘不密合的烤瓷冠、活动义齿卡环可能长期摩擦牙龈,引发局部萎缩。需拆除或调整不良修复体,更换为生物相容性好的二氧化锆全冠或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应每年复查牙龈健康状况。
部分人群存在牙龈组织薄弱的遗传倾向,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退缩。此类患者应避免使用硬毛牙刷,洁牙时选择超声波而非手工器械。可早期使用含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凝胶延缓萎缩进程。
建议每日使用牙线清理牙间隙,每半年接受专业洁牙,选择含硝酸钾的脱敏牙膏缓解根面敏感。吸烟者需戒烟以减少牙龈血管收缩,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出现牙龈塌陷伴牙齿松动时,需及时进行牙周探诊和锥形束CT检查评估骨吸收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