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宫内节育器会出现什么副作用和并发症

放置宫内节育器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坠痛、节育器嵌顿或异位、盆腔感染、月经量增多等副作用或并发症。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常见的避孕方式,其副作用多与个体差异、操作规范及术后护理有关。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部分女性可能出现点滴出血或经期延长,多因节育器刺激子宫内膜导致。症状较轻时可观察,若持续超过3个月或出血量增多,需就医排除其他妇科疾病。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氨甲环酸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药物调节月经,必要时需取出节育器。
术后1-2周内可能出现轻微下腹隐痛,与子宫收缩适应节育器有关。若疼痛剧烈或持续加重,需警惕节育器移位或穿孔。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同时通过超声检查确认节育器位置。避免剧烈运动有助于减轻不适。
少数情况下节育器可能嵌入子宫肌层或移位至腹腔,多因子宫形态异常或操作不当引起。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腹痛、异常出血,需通过超声或宫腔镜确诊。处理方式包括宫腔镜下取出术或腹腔镜手术,术后需评估避孕方式调整方案。
术后1-3周内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下腹压痛可能提示盆腔炎,与细菌上行感染相关。需及时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住院静脉用药。感染控制后应取出节育器,并筛查性传播疾病。
含铜节育器可能使经量增加30-50%,长期可能导致贫血。建议补充富铁食物如动物肝脏,并监测血红蛋白。若伴随大血块或经期超过10天,可考虑更换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改善贫血。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及每年需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监测。日常注意会阴清洁,避免过早性生活及盆浴。出现发热、剧烈腹痛、异常分泌物等需立即就医。合理选择避孕方式需结合年龄、生育计划及身体状况综合评估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