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肠炎有什么区别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肠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部位和病因,前者是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反应,后者是肠道黏膜的炎症性疾病。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肠炎则可能因细菌、病毒、寄生虫或非感染因素导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累及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压痛。肠炎则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病变范围可涉及小肠、结肠等不同肠段,黏膜充血水肿是典型表现。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约80%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诱发。肠炎病因更复杂,细菌性肠炎常见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引起,另有过敏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等非感染类型。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为主,可能伴有低热。肠炎典型表现为腹泻每日超过3次,粪便性状改变,可伴随发热、恶心呕吐,细菌性肠炎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
超声检查是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可见肠系膜淋巴结直径超过8毫米。肠炎诊断需结合粪便常规、培养或PCR检测,必要时进行肠镜检查观察黏膜病变。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可选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细菌性肠炎需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病毒性肠炎主要补液防治脱水,蒙脱石散可改善腹泻症状。
患者出现持续腹痛或腹泻时,建议记录症状持续时间、排便次数及伴随表现。饮食选择低脂易消化的米粥、面条,避免高糖高纤维食物。注意观察脱水征兆如尿量减少、口唇干燥,儿童患者家长应及时测量体温并保持臀部清洁。症状加重或出现血便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遵医嘱规范用药,禁止自行调整抗生素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