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的概述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易疲劳和无力,症状常于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该病可能与胸腺异常、自身抗体产生等因素有关,需通过新斯的明试验、重复神经电刺激等检查确诊。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突触后膜损害密切相关。约85%患者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这些抗体会破坏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号传递。部分患者合并胸腺瘤或胸腺增生,胸腺切除术对部分病例有效。少数患者存在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或其他抗体。
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是核心特征,常见眼外肌受累导致上睑下垂和复视,称为眼肌型。全身型可累及咀嚼肌、颈肌和四肢近端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抬头无力、上肢抬举困难。危象发生时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需要紧急机械通气支持。
根据受累范围分为眼肌型、全身型和急性暴发型。改良Osserman分型将疾病分为Ⅰ型(单纯眼肌型)、Ⅱ型(轻度全身型)、Ⅲ型(急性进展型)和Ⅳ型(迟发重症型)。不同分型对治疗反应和预后有显著差异,Ⅲ型患者更易发生肌无力危象。
新斯的明试验通过肌肉注射新斯的明后观察肌力改善情况。重复神经电刺激显示低频刺激时波幅递减超过10%有诊断意义。血清抗体检测包括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检测。胸部CT可筛查胸腺病变,约15%患者合并胸腺瘤。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片是基础对症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常用泼尼松片、他克莫司胶囊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适用于危象抢救。胸腺切除术对合并胸腺异常者效果明确。需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加重症状的药物。
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感染。饮食宜选择易咀嚼吞咽的软食,分次少量进食。定期监测肺功能和血氧饱和度,家中备好简易呼吸气囊。外出携带疾病说明卡,注明所用药物和禁忌药物。妊娠期患者需在神经科和产科共同监护下管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