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宫内节育器的副作用

产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0次浏览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副作用

放置宫内节育器可能引起月经异常、下腹疼痛、节育器脱落或移位、感染、子宫穿孔等副作用。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常见的避孕方式,通过放置在子宫内干扰受精卵着床达到避孕效果,但部分人群可能出现不适反应。

1、月经异常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常见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含铜节育器可能刺激子宫内膜导致炎症反应,而含孕激素的节育器可能抑制内膜增生。若出血持续超过3个月或伴随头晕乏力,需就医排除贫血。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氨甲环酸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药物调节月经,严重时需取出节育器。

2、下腹疼痛

术后1-2周可能出现轻微坠胀感,多与子宫收缩适应异物有关。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需警惕盆腔感染或节育器嵌顿。超声检查可明确节育器位置,医生可能开具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合并感染时需联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

3、节育器脱落

多见于放置后3个月内,与子宫收缩、宫颈松弛或操作不当有关。表现为阴道突然排出异物或避孕失败。月经量多者更易发生,建议经期检查尾丝位置,脱落概率约为2-10%。发生脱落需重新评估子宫形态,必要时更换固定式节育器。

4、盆腔感染

多发生在放置后20天内,与操作带入病原体或尾丝上行感染有关。表现为发热、脓性分泌物、性交痛等。高危人群包括性传播疾病感染者或免疫低下者。确诊后需立即取出节育器,并遵医嘱使用盐酸多西环素片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治疗。

5、子宫穿孔

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1%。术中子宫位置异常或操作力度过大可能导致节育器穿透子宫壁,引发急性腹痛或腹腔出血。需通过超声或腹腔镜确诊,紧急手术取出并修复损伤。哺乳期子宫质地软,穿孔风险相对较高。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应定期复查超声确认位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检查一次。日常注意会阴清洁,避免过早性生活。出现严重腹痛、异常出血或发热应及时就诊。根据个体反应选择合适节育器类型,含孕激素节育器更适合月经量多者,而铜过敏者需避免含铜节育器。若副作用持续不缓解,可考虑更换其他避孕方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