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外痔疮如何判断

儿童外痔疮的判断主要依据肛门周围可见的柔软肿物、排便疼痛或出血等症状,可能由便秘、久坐、肛周感染等因素引起。若出现上述表现,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
外痔疮的典型表现是肛门外侧出现柔软团块,多为紫红色或暗紫色,排便时可能突出更明显。儿童因皮肤娇嫩,肿物表面可能出现糜烂或渗液。家长可在清洁肛门后轻轻拨开臀缝观察,但避免用力触碰。此类情况通常与排便用力过度或局部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儿童可能因痔疮表面黏膜破损而在排便时哭闹、抗拒如厕,粪便表面可能附着鲜红色血迹。疼痛多呈撕裂样或灼烧感,严重时会导致儿童刻意憋便。这与粪便摩擦发炎的痔核有关,长期未处理可能继发肛裂。
痔核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会引起持续瘙痒,儿童表现为频繁抓挠臀部或坐立不安。夜间症状可能加重,检查可见肛门周围皮肤潮红或有抓痕。需与蛲虫感染鉴别,后者瘙痒以夜间为主且多伴肛周白色虫体。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过少导致的粪质干硬是儿童痔疮主要诱因。粪便滞留直肠会增大腹压,长期可致静脉丛扩张。家长需记录孩子排便频率,若每周少于3次或粪便呈羊粪状颗粒,需警惕功能性便秘。
痔核嵌顿或破损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加剧、脓性分泌物或发热。检查可见痔核表面覆盖黄白色渗出物,伴淋巴结肿大。需与肛周脓肿鉴别,后者疼痛更剧烈且多伴全身症状。
家长应帮助儿童建立每日定时排便习惯,饮食中增加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保证足够饮水量。避免久坐久蹲,可进行提肛运动改善局部循环。若症状持续2天未缓解或出现发热、大量出血,须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痔疮栓等外用药物,严重者需行痔核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