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产后要注意排尿

产后注意排尿主要是为了预防尿潴留、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产后排尿困难可能与分娩损伤、麻醉影响、心理因素、膀胱功能恢复延迟、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尿费力、尿频尿急、下腹坠胀等症状。可通过温水冲洗会阴、听流水声刺激、按摩膀胱区、导尿处理、药物治疗等方式促进排尿。
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头压迫可能导致膀胱肌麻痹或会阴部神经暂时性损伤。这类情况通常伴随会阴撕裂或侧切伤口疼痛,产后6小时内需观察自主排尿情况。建议产妇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尝试坐位排尿,避免因疼痛刻意憋尿。若出现排尿障碍,可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松弛尿道平滑肌。
椎管内麻醉可能干扰排尿反射弧,常见于剖宫产术后24小时内。这类排尿困难多表现为膀胱充盈但无尿意,需通过定时按压膀胱区判断尿潴留。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恢复神经敏感性,必要时可短期留置导尿管,配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调节膀胱过度活动。
产后焦虑或会阴伤口恐惧可能抑制排尿反射,多见于初产妇。表现为频繁尿意但每次尿量少,可能伴有心率加快等紧张症状。建议家属协助营造私密排尿环境,使用温热毛巾敷小腹缓解肌肉紧张。症状持续者可考虑服用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妊娠期膀胱长期受压导致肌张力减退,产后恢复需1-2周时间。特征为排尿无力、尿线变细,可能合并残余尿量增加。每日进行凯格尔运动有助于肌力恢复,合并感染时需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控制炎症。
导尿操作或恶露污染可能引发尿路感染,常见于产后3-5天。典型症状包括排尿灼痛、尿液浑浊,严重时出现发热。需保持会阴清洁并及时更换卫生巾,确诊后可服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抗菌治疗,配合三金片缓解尿路刺激症状。
产后应保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膀胱负担。排尿时可用温水冲洗会阴减轻刺痛感,首次如厕需有家属陪同防止晕厥。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排尿频率,若24小时内未自主排尿或出现血尿、发热等症状,须立即就医处理。日常可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每次收缩维持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日练习3-4组有助于膀胱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