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高血压药的副作用因药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副作用主要有头晕、乏力、干咳、水肿、电解质紊乱等。降压药通常需长期服用,副作用多与药物作用机制相关,但多数可控。
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能引起头晕,与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骤降有关。部分患者服药初期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站立时眩晕。建议服药后避免突然起身,若症状持续需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可能导致乏力,因药物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率。长期使用可能伴随运动耐量下降,但通常2-4周后逐渐耐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需监测心率,避免过度抑制心脏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可能引发干咳,与缓激肽蓄积刺激呼吸道有关。约20%患者出现持续性无痰咳嗽,夜间加重。若无法耐受可换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常见踝部水肿,因选择性扩张小动脉导致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轻度水肿可通过抬高下肢缓解,严重者需联用利尿剂氢氯噻嗪片或更换药物类型。
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可能引起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或心律失常。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血钾,必要时联用保钾利尿剂螺内酯片。高尿酸血症和血糖异常也是噻嗪类利尿剂的潜在代谢副作用。
高血压患者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肝肾功能,避免自行调整剂量。低盐饮食、规律运动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减少药物用量。若出现严重副作用如血管性水肿或心动过缓,应立即就医。不同降压机制药物联合使用可降低单一药物剂量,从而减少副作用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