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后遗症是什么

脑梗塞后遗症是指脑梗塞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和吞咽障碍等。脑梗塞后遗症通常由脑组织缺血坏死、神经功能受损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肢体麻木、口角歪斜、饮水呛咳等症状。
运动障碍是脑梗塞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偏瘫或单侧肢体无力。患者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推拿、运动训练等方法,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胞磷胆碱钠胶囊、银杏叶提取物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感觉障碍表现为患侧肢体麻木、刺痛或温度觉减退,可能与感觉神经通路受损有关。部分患者会出现异常感觉如蚁走感。治疗上可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片、甲钴胺分散片,配合感觉再训练等康复手段。
语言障碍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和混合性失语,患者可能出现表达困难、理解障碍或命名不能。这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相关。康复治疗需进行专业语言训练,可配合使用尼莫地平片、丁苯酞软胶囊等改善脑循环药物。
认知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下降等,严重者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治疗上可采用认知训练结合药物干预,如盐酸多奈哌齐片、尼麦角林片、奥拉西坦胶囊等促智药物。
吞咽障碍常见于脑干或双侧半球梗塞,患者可能出现饮水呛咳、进食困难。这与延髓吞咽中枢受损有关。治疗需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必要时采用鼻饲饮食,可配合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甲氧氯普胺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家属需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康复过程中如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心理疏导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样重要,建议家属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